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培训和招聘 证书服务 法律法规 企业文化 资料专区 联系我们
中文 English
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
企业文化
企业文化
海员俱乐部
海员风采
海员天地
征稿启事
海员、船员之辩

本文发表于《中国海事》杂志2016年第1期

摘要:本文分析了船员与海员两种职务的历史沿革及演变历史,来源,得出的两者大多语境下可以互换的结论。

    这其实不该成为问题,过去江浙地区的海员,都被称为“撑船的”[1]。蒸汽机时代,舱下做生火、添煤、加油的海员一条船常常有五六十位之多,中国人吃苦耐劳,性情随和深受欧美国家船东欢迎,大量雇佣中国海员,“撑船的”称呼来源于江浙一带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沙船运输,早在嘉庆、道光年间,上海就有从事沙船运输的舵工、水手10万人以上[2]。

    近几年有了船员与海员之争,有的海员的不愿被称为船员,好似海员就更有优越感。其实,要彻底分清还真不是那么容易,国家主管机关里,只有“船员处”,而不是叫“海员处”,当然主管机关叫海事局也没错,中国曾经的飞地唐努乌梁海也叫“海”,对大片水域称海,是很多地方的习惯叫法,长江下游的很多地方百姓也称长江为海。南通地区既临江,又临海,百姓也不会分得那么清。

    英语里没分得那么清,SEAFARER本就是海员、船员之意。或许与英国、西班牙等传统航海强国本身没有发达的内河航运业有关吧。

    语文里更没分得那么清,查阅《辞海》,海员的解释为:原指海船上的工作人员,即对海船驾驶人员、水手、轮机人员、客货运输服务人员的通称。今泛指从事水上运输的船员,有时还兼指港口的某些工作人员[3]。

    海员强调为海船上的工作人员是有根椐的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航员注册与任职资格管理规定》,引航员也要领取船员服务薄,算中国海员中的一员,有的长江引航员,没在海上开过船,每天驾驶海轮,称作海员是无疑义的。

    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员与船员的历史演变的过程。

    1、中国最早的航海学校叫“船政学堂”,成立于1866年,比英国的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还要早。校长就是船政大臣,是封疆大吏,第一任大臣叫沈葆祯,曾经手下的道台索要好处费,直接就斩首示众了[4]。当然,当时中国还没有海军,那年代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商船,每艘商船都配备大量武器。那时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海军,船政学堂毕业生,似乎与船更近。

    2、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,也就是现在的招商局,其历史上最为得意的还是1876年收购旗昌轮船公司,有7艘海轮,9艘江轮, 当时江轮与海轮的船员是不分的,由船东选择雇佣。

    3、1911年,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给皇帝上《筹办商船学校折》[5]的奏折,称“以建设商船学校为船员之需,意实在此”,商船学校是培养船员的,这是最老、最具权威性的说法。

    4、1912年成立了“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”,历史上简称均为“船校”,船校的毕业生既驾驶海轮也驾驶江轮,在帆樯如云的年代,蒸汽机或者内燃机的铁壳江轮与海轮都是高精尖的技术。

    内河运输也曾是尖端技术,中远顾问朱曾杰先生在二战时期到美国联邦轮渡公司(Federal Barge Line)学习顶推业务[6],80、90年代长江里很多顶推船队,有的是万吨级船队,可曾想那是二战后朱先生引进的技术啊。笔者曾对比过1980年代未武汉河运专科学校的教材,除天文航海外,其他课程与海船驾驶专业一样。

    5、1920年陈嘉庚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,在那个年代,水产与航海都是尖端技术,海船驾驶人员与渔民也不是分得那么清的,笔者在1990年代对比过大连水产学院与连云港水产学校的捕捞专业教材,与海船驾驶专业基本一样,只是多了捕捞相关课程。

    6、二战时期,船员与海员也是不分的。大连海事大学最早的毕业生之一,南洋公学船政三班毕业生郏鼎锡在1937年任民元轮船长,吴淞商船学校1937届毕业生施祖炜回忆,郏船长接到卢作孚抢运战时物资总动员令后,对他说“我们要响应总经理的号召,带领全体船员迅速投入到公司的抢运战斗中去,决不能落后”[7],此处用的也是“船员”。

    7、民国时期的规章也是用的“船员”,“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交通部除恢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,加快培养航海人才外,为就会急需,又制定了雇用外籍船员办法,允许中国船舶雇用外籍船员,规定沿海、近海船舶的外籍船员不得超过中国船员的三分之一,远洋船舶不得超过二分之一,并规定雇用契约期间,以六个月为限”[8]。

    8、“海员”一词深入人心是由于样板戏《海港》中韩小强想当国际海员,的确那是国际海员地位非常高的年代,吴淞商船学校1943年毕业生周兆溎[9],1953年去台湾时,当时台湾公务员工资是5美元,船长工资是400美元,是公务员的80倍。船长做一个月,抵公务员干6年半!二战后做生火的上海海员工资是约10英镑,当时约合28美元。由于中国海员吃苦耐劳,有的船东反应,一个中国海员,能抵三个黑人海员,深受英美国家船东喜欢,大量雇佣中国海员,最多时仅上海地区就有5、6千海员定居利物浦,有的人文革期间还回上海探亲[10],《海港》中韩小强艳羡的国际海员就是指这样一群人。

    9、有人说,海员定义应按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》的定义来,其实法律术语与日常用语是有很大区别的,SOLAS公约里的海船,与人们平常指的海船在范围上是有很大区别的。同样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》用的海员与日常中的海员也有很大区别,比如在工程船舶上承担海上施工的作业人员,属于《公约》中的海员,但不属于日常人们理解的海员。

    10、笔者日常工作中,也发现很多场合用船员更加合适,比如,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,笔者曾将一艘船封存,遣返船员,这时用“海员”显得就很不自然。

总之,语言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,近些年海员与船员基本是可以通用、互换的词语。

 

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  严禁复制  2000-2015
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450号新天国际大厦9楼
邮编:200122 电话:021-50111081 邮箱:
ism@sinoship.cn 传真:021-50935011
网站备案号:
沪ICP备11017953号-1 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92号